山东金银花病虫害及其防治
阅读:1756一、防治原则
按照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,以农业防治为基础,采用农业措施,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,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,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,减少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。
二、防治方法
1.咖啡虎天牛
以幼虫和成虫两种虫态越冬。越冬成虫于第2年4月中旬咬穿金银花枝干表皮,出孔危害;越冬幼虫于4月底至5月中旬化蛹,5月下旬羽化成虫。成虫交配后产卵于粗枝干的老皮下。卵孵化后,幼虫开始向木质部内蛀食,造成主干或主枝枯死。折断后蛀道内充满木屑和虫屎。
形态特征
成虫:体长9.5~15毫米,体黑色,头顶粗糙,有颗粒状纹。触角长度为身体的一半,末端6节有白毛,前胸背板隆起似球形,背面有黄白色毛斑点10个,腹面每边有黄白色毛斑点1个。鞘翅栗棕色,上有较稀白毛形成的曲折白线数条,鞘翅基部略宽,向末端渐狭窄,表面分布细刻点,后缘平直。中后胸腹板均有稀散白斑,腹部每节两边各有1个白斑。中、后足腿节及胫节前端大部呈棕红色,其余为黑色。卵:椭圆形,长约0.8毫米,初产时为乳白色,后变为浅褐色。幼虫:体长13~15毫米,初龄幼虫浅黄色,老熟后色稍加深。蛹:为裸蛹,长约14毫米,浅黄褐色。
防治方法:①用食糖1份、醋5份、水4份、敌百虫0.01份制隘糖醋液诱杀;②7~8月发现茎叶突然枯萎时,清除枯枝,进行人工捕捉;③在产卵盛期用50%辛硫磷乳油600倍液喷射灭杀。
2.豹蠹蛾
又称六星黑色蠹蛾,属鳞翅目豹蠹蛾科。主要危害枝条。幼虫多自枝杈或嫩梢的叶腋处蛀入,向上蛀食。受害新梢很快枯萎,幼虫以后向下转移,再次蛀入嫩枝内,继续向下蛀食,被害枝条内部被咬成孔洞,孔壁光滑而直,内无粪便,在枝条向阴面排粪。
(1)形态特征
成虫:雌成虫体长20~23毫米,翅展40~45毫米,触角丝状。雄虫体长17~20毫米,翅展35~40毫米,触角基部双栉齿状,端部丝状。翅展40~45毫米,触角丝状。雄虫体长17~20毫米,翅展35~40毫米,触角基部双栉齿状,端部丝状。全体灰白色,前翅散生大小不等的蓝黑色斜纹斑点。后翅外缘有8个蓝黑色斑点,中部有一个较大的铜色斑点,胸部背面有3对近圆形的蓝黑色斑纹,腹部背面各节有3条纵纹,两侧各有1个圆斑。卵:长圆形,长径约1毫米,未受精卵米黄色,受精卵粉红色。幼虫:赤褐色,体长30~40毫米,前胸硬皮板基部有1黑褐色近长方形斑块,后缘有2横列黑色小齿,臀板及第9腹节基部黑褐色。蛹:为裸蛹。体长19~24毫米,赤褐色,背面有锯齿状横带,尾具短臀刺。成虫白天隐藏在植株内部、叶片背面或枝条中下部,夜间活动,飞翔力强,具有较强的趋光性。成虫多在下午16~20时羽化,羽化后的成虫次日1时左右交尾,1~2天后产卵,卵产于枝条中上部枝杈处或芽腋处,堆产量5~25粒。低龄幼虫有群集习性,长到10毫米后扩散为害。幼虫具有转移为害习性,老熟后在孔洞内吐丝缀屑堵塞两端,并向外咬一羽化孔,用环状间断的老皮盖住,做茧化蛹。
(2)防治方法
①及时清理花墩,收二茬花后,一定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结合修剪,剪掉有虫枝,如修剪太迟,幼虫蛀入下部粗枝再截枝对花墩长势有影响。
②7月中、下旬为其幼虫孵化盛期,这是药剂防治的适期,用40%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,加入0.3%~0.5%的煤油,以促进药液向茎秆内渗透,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。
3.银花叶蜂
属膜翅目叶蜂科,是近年在四川省危害银花较严重的一种害虫,据调查该虫仅危害金银花。幼虫危害叶片,初孵幼虫喜爬到嫩叶上取食,从叶的边缘向内吃成整齐的缺刻,全叶吃光后再转移到邻近叶片。发生严重时,可将全株叶片吃光,使植株不能开花,不但严重影响当年花的产量,而且使次年发叶较晚,受害枝条枯死。
(1)形态特征 成虫:雌虫体长9~10毫米,翅展21~22毫米,雄虫体长7~8毫米,翅展18~19毫米。体蓝黑色,有金属光泽。触角黑色,3节,第3节较长,雄虫第3节的绒毛较雌虫明显。翅半透明,淡褐色,产卵器锯齿状。卵:乳白色,肾形,长1.2~1.5毫米,宽0.7~0.8毫米。幼虫:体长22~23毫米,头和前足呈黑色,体桃红色,背中线为一条淡绿色纵带,背侧线为金黄色纵带,气门线淡绿色,体背有许多黑色小毛瘤;前胸有3排14个,中后胸有3排16个,腹部2~6节有3排18个,背中央的毛瘤较大。幼虫5龄,1龄体长3.5毫米,头宽0.4毫米;2龄体长6毫米,头宽0.7毫米;3龄体长8毫米,头宽0.9毫米;4龄体长12.3毫米,头宽1.3毫米;5龄体长17.4毫米,头宽1.7毫米。蛹:黑褐色,外附长椭圆形的茧。
(2)发生规律 银花叶蜂在四川一年发生5代,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化蛹越冬。次年3月上旬成虫羽化,飞到有花蜜和有蚜虫的地方取食花蜜和蚜虫分泌的蜜露。成虫晴天活动,尤以12~15时活动最盛,飞翔力较强,可飞离地面2m高度,水平距离10~20m。阴雨天栖息在枝叶下不动。成虫活动3~4日后开始产卵,产卵时雌虫用锯齿状产卵器割开叶面边缘的表皮,将卵1~3粒产于表皮下。每雌虫产卵6~24粒。产卵处的叶边缘组织变成水浸状,后变为黑褐色。成虫寿命3~14天,雌雄性比越冬代为3∶1,第3代为1.6∶1。卵期5~14天,孵化率84%。幼虫期10~19.5天。幼虫分散危害,主要危害嫩叶,取食后幼虫头、胸、足逐渐变为黑色,体绿色,4龄后体呈桃红色。幼虫蜕皮多在早7时和傍晚。幼虫老熟后沿植株下爬,进入0.5~1cm深的土层或枯叶中,吐丝结茧,卷缩其中化蛹,各代蛹期为7~19.5天,越冬代蛹期185天。全年以第1和第2代危害严重,但对叶厚、茸毛长而硬的银花品种不危害。
(3)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:发生数量较大时可在冬、春季在树下挖虫茧,减少越冬虫源。②药剂防治:幼虫发生期喷90%敌百虫1000倍液或25%速灭菊酯1000倍液。